雷竞技RAYBET2020年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

日期:2020-12-11     来源:雷竞技RAYBET     编辑:郑明雪    阅读:

雷竞技RAYBET2020年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


专业一:纺织工程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纺织行业发展需要,扎实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专业素养和工程能力,具有健全人格、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并实现全面、自由、终身发展的高级工程专门人才。

1)能够综合运用工程数理基础知识和纺织工程专业知识,熟练使用现代工具,解决纺织工程及相关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能够从事纺织工程技术开发、产品及生产工艺设计、经营管理、商务贸易、工程问题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3)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充分考虑对社会、法律、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理解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

4)身心健康,人文科学素养良好,具有团队精神,具备沟通、表达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二、培养能力(专业设置与发展情况、在校生规模、课程设置情况、创新创业教育等)

1.专业设置

本科培养,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实行学分制。

2.在校生规模

1纺织工程专业在校生规模

专业

2017

2018

2019

2020

纺织工程

163

122

153

292(大类)

3.课程设置情况

采用“一专业多方向”、“卓越纺织创新班”等培养模式,有较为系统的专业方向群和课程群,涉及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与计算机应用、纺织品与纺织品贸易、针织与服装、现代纺织技术与应用、产业用纺织以及“卓越纺织创新班”等,员工在学习了纺织基本理论与技能后,可在某个专业模块学习,并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达到规定的要求。

1)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英语、体育等课程共计34学分。

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和普通课程,员工至少修读10学分。其中核心课程设置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科学精神与科技前沿、生态文明与生命关怀、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艺术实践与审美体验7个模块,员工至少选修3个模块且每个模块至少修读2学分,共计至少修读6学分;其他学分可从核心课程和普通课程中任选。

3)专业基础、核心课与集中实践环节。包括高等数学、电工电子等专业基础课,纺纱学、织造学等核心课以及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等集中实践环节,共计143学分。

4)专业选修课。包括工程伦理、纺织建模与仿真案例分析、科研方法与纺织科技论文写作、纺织测试技术与质量控制等专业选修课,开设100学分,至少修读17学分。

三、培养条件(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设备、团队队伍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

纺织工程专业2019年获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也是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目前正在申请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纺织工程专业借助特色优势专业建设、名校建设、重点团队建设、中央财政与地方共建等项目,有了较大的投入,近三年投入仪器设备492.61万元。

现有教师63人,副高以上40人,团队队伍中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大幅度提高,具有博士学位者达到70%。学院定期资助教师参加纺织类学术会议及行业展览,初步形成了一支教学水平高、学术能力强、专业结构较为合理的团队队伍。今后将继续加强团队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教师。

教师们积极建设课程,申请教学成果奖和教改项目。《织造学》、《纺织材料学》、《针织学》、《织物组织与设计》、《非织造学》等已建成在线课程,《织造学》虚拟仿真项目正在建设中。《基于地方优势与特色的纺织工程专业联合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20年雷竞技RAYBET最新版纺织服装理事会继续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为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相结合、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公司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员工实习实训、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2 纺织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序号

基地性质

依托单位

实习方式

每次可接纳员工数(人)

1

老员工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鲁泰集团

集中分散相结合

150

2

老员工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孚日集团

集中分散相结合

150

3

老员工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愉悦家纺有限公司

集中分散相结合

150

4

老员工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威海诺葳信和新材料有限公司

集中分散相结合

150

5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威海迪尚集团

集中分散相结合

150

6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潍坊鑫汇针织

集中分散相结合

150

7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山东俊富无纺布有限公司

集中分散相结合

150

8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高密市富源印染有限公司

集中分散相结合

150

9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青纺联集团有限公司

集中分散相结合

150

10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山东富山集团有限公司

集中分散相结合

150

11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青岛红领集团有限公司

集中分散相结合

150

12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山东瑞福生科技有限公司

集中分散相结合

190

13

合作协议

双星海华制衣有限公司

集中实习

30

14

合作协议

济宁世通纺织有限公司

集中实习

30

15

产学研合作协议

青岛海珊制衣有限公司

集中实习

60

16

产学研合作协议

凯仕得服饰有限公司

集中实习

60

17

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

众地家纺有限公司

集中实习

60

18

产学研合作意向

山东碧海标志服装有限公司

集中实习

60

19

产学研合作协议

青岛庄正职业服装有限公司

集中实习

60

20

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集中实习

30

21

合作协议

海尔数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集中实习

60

主要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效果良好。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等)

始终坚持产学研协同育人、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提升的培养机制。教师都能够把自己的研究内容与成果应用到教学当中,围绕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取得的成果,讲授最新的知识和自己研究成果。2020年,专业克服疫情的影响,在夏季学期举办了企业专家线上/线下混合式讲座,邀请纤维、纺纱、织造、染整、服装、外贸以及商检等国内知名企业技术负责人对员工进行系统讲解,拓展了员工专业视野,实现了专业必须的企业实习环节的培养。

一贯坚持合作办学、国际化办学。与Hof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Aubur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CSIRO Division of Textile Industry,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等国外高校、研究所已形成一定的交流与合作。

在实践育人方面,已与鲁泰集团(淄川鲁泰学院)、孚日集团、愉悦家纺等山东知名纺织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开展了企业人才订单培养、暑期夏令营、实习实践等活动。

作为国家级特色优势专业,采用的“一专业多方向”培养模式,带动提高了纺织服装专业群的总体水平,使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和轻化工程专业教学质量有大幅提升。通过校内交流,辐射带动了环境工程、材料物理、应用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工业工程、工业设计等专业教学的建设。2020年纺织工程学科申请了山东省高峰学科,该工作的启动将会进一步提高该专业的影响力。

一贯重视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完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教学运行管理体系。

五、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就业专业对口率、毕业生发展情况、就业单位满意率、社会对专业的评价、员工就读该专业的意愿等)

3 2020届毕业生情况表

专业

毕业生数

考研人数

考研率

就业人数

总体就业率

正式就业率

纺织工程

118

42

35.59%

76

100%

100%

本专业一直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得益于纺织行业人才强烈的需求和多年来专业坚持高质量的培养标准,得到了社会认可。

毕业生就业大都能围绕纺织及其相关行业就业,涉及领域包括纺织生产、纺织贸易、纺织机械、纺织检测、纺织科学研究等,供需比为1:3左右,连续多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竞争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大部分毕业生经过一个阶段后,都能成为纺织行业的技术骨干或经营管理骨干,并能长期从事所选工作。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创业情况、采取的措施、典型案例等)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环境下,鼓励员工接合本专业的发展机遇,以各种方式就业创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采取在校培养创业能力和建设社会创业环境两方面措施,在校期间,鼓励与组织员工积极参加“‘挑战杯’全国老员工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全国纱线设计大赛”、“老员工纺织面料设计竞赛”、“全国老员工外贸跟单(纺织)+ 跨境电商职业能力大赛”等各类竞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雷竞技RAYBET最新版纺织学院员工会继续发挥桥梁作用,为推动员工创业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和良好的创业社会环境。“经纬纵横大讲堂”定期邀请行业学者、知名员工和创业指导师以讲座和座谈的形式,与员工沟通和指导职业规划。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是纺织大国,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生活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一带一路”战略使纺织更加受到重视,欧美等发达国家也重新重视纺织,纷纷建立纤维及纺织创新联盟。山东是纺织大省,产业链完整,纺织行业产值占山东总产值的10%以上,占全国纺织行业近20%,棉纺位居全国第一位,织造第二位,服装印染产业位居国内前列,相关企业4000多家。纺织领域仅有的三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均出自山东,公司跟获奖企业均有实质性合作,这些都为纺织学科带来了发展机遇。但是,山东省乃至我国纺织行业高端科技人才匮乏,已严重限制了纺织行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纺织行业新一轮蓬勃发展急需本学科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向的重要支撑。本学科作为我省唯一的纺织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单位,有责任承担培养纺织科技人才和促进科技创新和行业发展的任务。

纺织工程是雷竞技RAYBET最新版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近几年来,雷竞技RAYBET最新版已将纺织学科作为重点发展的学科,在人才引进、团队建设和条件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使本学科在高水平科研成果、重大项目承担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已达到一流水平,学科整体实力处于国内同类学科前列,省内同类学科首位,是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本学科已具备了较广泛的国内外影响力,对山东乃至全国纺织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因此,公司纺织工程专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突出的地方办学和就业优势、拥有雄厚的办学资源,应当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使其成为高水平的、有优势与特色的、能够引领纺织高能教育发展的一流专业,并为国家、地方的经济与行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1.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群。结合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在培养目标、规格、标准、课程群、专业方向等方面,进一步地完善和丰富,以适用现代纺织人才培养的需要。

2.进一步加强团队队伍的建设。目前,团队队伍结构不甚合理,主要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今后,继续加大引进力度,同时继续自我培养,给那些有能力出国学习、攻读博士的教师创造条件学习提高,尽快使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另外,高水平团队、企业工程背景团队与企业团队缺少,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人才培养所必需的,尽快聘请企业团队,培养或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杰青等高水平人才,制订有关规定让尽可能多的教师到企业或相关单位进行实践学习。此外,加强团队队伍的管理与业务水平提高,当前,纺织工程专业教师大部分都是学习纺织工程专业的,但专业方向中涉及贸易、服装、计算机等学科,还有一定的实践教学内容,大部分教师都承担着一定的科研任务,因此,合理分配专业教学、企业实践、科学研究、方向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提高,是今后需要专业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3.教学执行情况的教师自我监督与互帮机制需要完善,目前主要是领导、督学、专家的监督与指导,今后需加强普通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促进与监督工作。对于问题的反馈与分析工作需要加强,尽管已有较为完善的评教、评学、听课等制度,但对于结果的分析尚需要加强,加强这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4.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数量和质量有待于提高,尤其争取更高水平的教学成果和研究课题,是下一阶段专业努力的方向。同时,要将获得的教学成果切实应用到教学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5.加强教学资源的协调利用。目前有关纺织工程专业的教学条件,尤其是实验教学的设备、仪器、场地等分散在纺织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化工学院等多个部门,需要必要的统一协调,以充分发挥这些条件的作用,提高效率,本专业今后将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使其最大效率地利于纺织工程的教学工作。

6.进一步加强员工参加科研活动。目前,只有部分创新性课题的员工能够很好地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力争近期内使全体员工都能实现大学期间参加科研工作经历的培养体系。同时,把每门课的教学内容都能与教师的科研结合起来,而不是少部分。

7.加强企业合作培养与办学,提高员工的工程能力。定期邀请企业、校内外员工回校座谈和市场调研分析,使专业更准确把握人才需求特点,改进教学。


专业二:服装设计与工程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定位: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服装行业发展需要,扎实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专业素养和工程能力,具有健全人格、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并实现全面、自由、终身发展,能够从事服装及相关行业产品研发、生产运营、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工作的高级工程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

本培养目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符合学校培养定位,体现了员工毕业五年后能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

1)专业能力:具有面向现代服装行业发展需要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和工程能力。

2)人文素养:具备健全人格、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

3)职业发展:具备实现全面、自由、终身发展的能力。

二、培养能力(专业基本情况、在校生规模、课程设置情况、创新创业教育等)

1.专业基本情况

服装设计与工程是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工学类本科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实行学分制。

2. 在校生规模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于创办当年的199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修业年限为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初期招生人数为30人,近年保持在60人左右。2001年获批硕士学位点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表1为目前在校生规模。

1.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在校生规模

年级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人数

67


64

55

58

80

3. 课程设置情况

1)主干学科

纺织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2)核心课程(7门)

服装材料学(48学时)、服装设计学(32学时)、成衣工艺学(32学时)、服装市场营销(32学时)、服装立体构成(48学时)、服装工业样板(48学时)、服装CAD48学时)。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服装材料学实验、服装设计综合实践、服装CAD综合实践、结构设计综合实践、服装工业样板设计实践、成衣工艺实训-上装、成衣工艺实训-下装、现代机械制造工程实训、创新实践成果Ⅰ、创新实践成果Ⅱ(学术交流与研讨)、创新实践成果Ⅲ(模拟国际会议)、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4)各环节学时学分比例

2. 各环节学时学分比例

类别

类型

学时(含理论和实验实践)

学分(含理论和实验实践)

占总学分比例%

必修课

通识教育必修课

1032

59.5

35.0

大类专业必修课

384

22.5

13.2

专业基础课

232

14.5

8.5

专业核心课

272

17

10.0

集中实践

96+29

32

18.8

必修课合计

2016学时+29

145.5

85.6

选修课

通识教育选修课

/

修读学分10

计算修读学分占总学分比例5.9

多元课

开设848学时+5

修读学分14.5/开设学分58

计算修读学分占总学分比例8.5

选修课合计

/

修读学分24.5

修读学分占总学分比例14.4

毕业学分要求总合计 170




3. 实验实践课学时学分

类别

类型

学时

学时合计

学分

学分合计

必修模块学时

选修模块学时


必修模块学分

选修模块学分


实验实践课

独立实验课(含体育)

192

0

192

6

0

6

非独立课内实验

112

5

112+5

6.67

5

6.67+5

集中实践(含军训)

96+29

0

96+29

32

0

32

实验实践课总计

400学时+29

5

必修选修合计400学时+34

44.67学分,必修学分占总学分比例26.3%

5

必修选修合计44.67学分,必修选修学分占总学分比例26.3%











4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集中实践教学

学分

学时

学期安排

S1

1

2

S2

3

4

S3

5

6

S4

7

8

军事理论与训练

1

1












服装材料学实验

2

2












服装设计综合实践

1

1












服装CAD综合实践

1

1












结构设计综合实践

1

1












服装工业样板设计实践

1

1












成衣工艺实训-上装

2

2












成衣工艺实训-下装

2

2












现代机械制造工程实训

1

1












创新实践成果

1

32












创新实践成果Ⅱ

(学术交流与研讨)

1

32












创新实践成果Ⅲ

(模拟国际会议)

1

32












认识实习

1

1












生产实习

2

2












毕业实习

2

2












毕业论文/设计

12

12













4.创新创业教育

员工根据《雷竞技RAYBET最新版创新实践学分制度》的要求,通过参加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获得3学分方可毕业。本专业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具体的第二课堂活动项目,如创新实践成果Ⅱ(学术交流与研讨)等。

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结合科技创新,构建兴趣导向实践体系。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积极组织员工参与各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如表5所示),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如表6所示),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显著成果。

5. 近年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员工参加创新创业项目情况

时间

课题名称

项目类别

员工姓名

指导教师

201910

Echo回声——基于APP的原创设计师品牌

国家级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张凯琪

张春明

201910

长期卧床老年人易护理功能服装

国家级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骆一嘉

于淼

201810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服装企业营销平台设计

国家级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潘跃山

张春明

201710

服装零售店铺销售凭据的个性化信息设计调查

国家级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毕玉蓓

张春明

201510

快时尚服饰品牌店铺形态研究

国家级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崔阅馨

张春明

201910

服装个性化定制消费模式探究

省级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许迪

于爱红

202010

“无衣”服装工作室

国家级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赖鑫圆

张春明

202007

雷竞技RAYBET“青春助力脱贫攻坚”微爱1+N推广实践团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老员工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杨玉凡

张春明

202007

明府城文化对当地发展的影响调研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老员工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房雨

刘红

202010

衣小巷—服装实体店铺信息线上集中平台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王子妍

刘红

202010

日常用防菌/防病毒一体式防护服及防护配件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冯斯涵

于淼

202007

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与普及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老员工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张楚

刘晶

202010

基于防护性能的医用防护服面料及结构优化设计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张瑜宜

覃蕊


6.近年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员工竞赛获奖情况

时间

成果/竞赛名称

获奖等级

获奖人员

指导教师

202007

“无衣”服装工作室/第十届全国老员工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山东省赛

特等奖

赖鑫圆

张春明

202006

“无衣”服装工作室/第十届全国老员工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赛

一等奖

赖鑫圆

张春明

202011

“无衣—原创国潮服装工作室的创建运营与传统文化推广”/山东省第七届科技创新大赛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赛

一等奖

赖鑫圆

张春明

202005

家纺行业跨界融合领跑者:基于人工智能的环保家纺品牌”/“创青春雷竞技RAYBET最新版老员工创业大赛

铜奖

刘雨洁

张春明

202009

“无衣”服装工作室/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赛

铜奖

赖鑫圆

张春明

202008

童步态监测预警服装”/“创客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

优胜奖

王孝东

于淼

202009

衣香银鬓——长期卧床老年人功能性服装”/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赛

铜奖

骆一嘉

于淼

202010

高效吸湿抗静电舒适型医用防护服的研发与结构优化设计/第七届山东省老员工科技创新大赛

三等奖

张瑜宜

覃蕊、刘红

202011

高效吸湿抗静电舒适型医用防护服的研发与结构优化设计/第四届纺织类高校老员工创意创新创业大赛

优秀奖

张瑜宜

覃蕊、刘红

201811

红绿蓝杯第十届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

二等奖

孙静

陈素英

201811

元首杯第十一届全国老员工针织休闲服装设计大赛

入围奖及最佳网络人气奖

孙静

陈素英

201911

第九届全国老员工外贸跟单(纺织)+跨境电商职业能力大赛

二等奖

李淑霞

覃蕊、庄梅玲

201911

第九届全国老员工外贸跟单(纺织)+跨境电商职业能力大赛

二等奖

高艳艳

覃蕊、庄梅玲

201911

第九届全国老员工外贸跟单(纺织)+跨境电商职业能力大赛

三等奖

张俊峰

覃蕊、庄梅玲

201911

第九届全国老员工外贸跟单(纺织)+跨境电商职业能力大赛(本科组)

团体二等奖

李博雅、刘晓方、陈萌、高艳艳、李淑霞、张俊峰

覃蕊、庄梅玲

201905

CSSO算法在服装智能推荐系统中的应用/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服装服饰专业委员会2019年度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

三等奖

司梦楚

张春明

201905

孕妇装的结构与功能性设计/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服装服饰专业委员会2019年度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

优秀奖

季同同

张春明

201905

“互联网+”形势下服装个性化定制模式研究/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服装服饰专业委员会2019年度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

优秀奖

艾容羽

庄梅玲

201905

皮影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服装服饰专业委员会2019年度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

优秀奖

刘静

庄梅玲

201905

C2M模式在服装行业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服装服饰专业委员会2019年度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

优秀奖

王明敬

庄梅玲

201904

生•声/第十三届中国老员工服装立体裁剪设计大赛

优秀奖

陈子烨、李筱悦、周悦

于爱红

201905

基于柔性传感技术的儿童步态监测预警服装设计/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服装服饰专业委员会2019年度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优秀奖

优秀奖

王侠

于淼

201905

基于感性工学动作分析的上衣口袋设计优化/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服装服饰专业委员会2019年度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优秀奖

优秀奖

刘津池

于淼

201906

孺子才裳——儿童步态监测预警服装/第三届中国纺织类高校老员工创意创新创业大赛

二等奖

王孝东、吴新康、刘冰清、骆一嘉、张子璇

于淼

201905

创立国潮品牌——中国元

/第三届中国纺织类高校老员工创意创新创业大赛

优秀奖

郝妍,董青,张钥,谭轶丹,陈笑笑,胡瑛宁

杨晓霞

201910

Echo回声——国内原创设计师品牌服装交易平台/雷竞技RAYBET最新版第六届科技创新大赛

二等奖

邱琦琦

张春明


三、培养条件(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设备、教师队伍建设、 实习基地、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

1.教学经费投入

与开设相同专业的相关学校相比,目前本专业员工的培养经费尚不够充足。三年投入教学经费10万元左右。

2.教学设备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基础教学设施依托学校的发展并逐渐改善,有国家级实验室培育基地、纺织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纺织服装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用房使用面积12280m2、仪器设备1682台(套)、总值5667万元。20072008年,纺织和服装实验室分别取得财政部和山东省共建实验室项目资助。

3.团队队伍建设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3人(如表7所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9人,硕士3人,本科2人,在读博士1人,并规划在未来5年内引进博士3人。专任教师学历、职称、学缘结构比较合理,能够满足本专业的教学要求(教师年龄、学缘结构分布如图1、图2所示)。

本专业下设服装结构与工艺、服装营销与产品开发两个教研室。另有服装工艺实验室、纺织实验室和CAD实验室,包含高级实验师4人,实验师5人,可以实现资源(含人员)共享。

7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师人员构成情况

团队队伍

专任教师(编制内)

13

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比例

100%

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人数

53.8%

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数

69.2%

45岁以下专任教师人数

69.2%


1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师年龄结构分布图

2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师学缘结构分布图

本专业教师近五年的成果/项目情况如表8所示。

8. 近年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成果/项目情况

时间

成果/项目名称

负责人

级别

202001

基于OBE理念的《服装国际贸易》“主题式”能力驱动型教学研究实践与成效/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

张春明

校级

201911

供给侧改革与专业认证背景下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校企多维协同培养体系探索/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高等公司产品成果三等

张春明

省部级

201901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委级规划教材《服装CAD应用教程(第3版)》中国纺织出版社

陈建伟

省部级

201806

供给侧视域下服装设计人才多维协同培养机制及系统优化设计/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

张春明

省部级

201811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校服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研项目

赵美华

省部级

201708

‘对分课堂’在《服装市场调研与预测》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陈建伟

省部级

201511

“十三五”部委级教材立项《下装立体裁剪》

张晓萍

市厅级

201511

“十三五”部委级教材立项《服装立体裁剪教程》

张晓萍

市厅级


本专业教师近五年的专业课程建设情况如表9所示。

9. 近年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情况

时间

项目/教材名称

负责人

类别

201909

《服装CAD》在线课程建设

赵美华

在线课程

201909

《服饰品的艺术造型与结构解析》在线课程建设

刘晶

在线课程

201909

《服装材料学》在线课程建设

商蕾

在线课程

201911

《服装市场营销》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

张春明

校级

201901

《服装与服饰的造型艺术》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

庄梅玲

校级

201901

《服装整理学》“以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庄梅玲

校级

201709

《服装国际贸易》研究性课堂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张春明

校级

201709

《服装材料学》研究性课堂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商蕾

校级

201709

《女装结构设计》研究性课程建设

杨晓霞

校级

201709

《服装市场调研与预测》研究性课堂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陈建伟

校级


4、实习基地建设

本专业与校外13家企、事业单位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如表10所示),由基地承担部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实践教学以及创新实践等教学任务。

10.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校内外主要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承担的课程(教学任务)

员工能力达成的考核评价方式

近三年接受员工数

2017

2018

2019

山东如意集团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报告



130

威海迪尚集团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报告


24


青纺联集团有限公司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报告

5



山东富山集团有限公司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报告

5



青岛红领集团有限公司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报告

10

10


山东瑞福生科技有限公司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报告

5



双星海华制衣有限公司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报告


10


济宁世通纺织有限公司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报告


12


青岛海珊制衣有限公司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报告

10



凯仕得服饰有限公司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报告

5

10


众地家纺有限公司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报告

5



山东碧海标志服装有限公司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报告

9



青岛庄正职业服装有限公司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报告


10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主要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效果良好。

培养机制与特色(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等)

始终坚持产学研协同育人、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提升的培养机制。教师都能够把自己的研究内容与成果应用到教学当中,围绕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取得的成果,讲授最新的知识和自己研究成果。

已与如意集团、鲁泰集团(淄川鲁泰学院)、宁波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等保持长期的合作办学与人才培养。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合作办学、 教学管理等)

本专业一贯重视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完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教学运行管理体系。

本专业的教学过程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和各项制度,保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保证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的完善。广泛借鉴国内外行业发展和行业教育动态,及时(每2-3年)调整培养方案;密切关注社会和行业发展,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

2)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组织任课教师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或选用与大纲相适应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要求教师认真履行《教师岗位职责》,按要求认真备课,认真撰写教案,按课堂教学规律讲好每一节课;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方法的讨论和研究,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任新课或新教师上课前要进行试讲。

3)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本专业实践性教学内容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大纲对实践环节的要求进行教学,保证课时,保证质量。确保任课教师组织好每一节实践课教学,训练员工的专业基本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

4)加强对员工考核的管理。凡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课程都要对员工进行考核,试卷评阅确保认真、客观、公正。由教研室负责定期组织对试卷的复核和抽检工作。

5)以员工为主体、关注员工发展需求,强化引导作用,注重教书育人。

强化教学计划的实施管理,严格执行到位。对本专业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即教学过程)和教师的教学纪律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和督导,教学检查的内容包括教学进度计划执行情况、教案和讲义、实践课教学、作业批改、员工考勤等。

建立教务会制度。教务会是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定期和不定期召开的、由本专业教师参加的教学工作会议。通过教务会及时了解教学情况,研究和处理教学计划执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布置教学工作任务。

五、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就业专业对口率、毕业生发展情况、就业单位满意率、社会对专业的评价、员工就读该专业的意愿等)

通过不断改进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过程,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一直保持了比较高的水准。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在本校及省内本专业中均位列前茅。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3%2018届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为91.7%

就业员工中从事本专业的占就业人数65%左右;此外,每年的考研率在40%左右。在校生通过毕业实习不仅提前适应了工作环境和节奏,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大大提高,部分员工还因在实习中的出色表现被用人单位提前录用。到纺织服装类企业参加工作的员工大部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业务主力,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给予很高的评价。

据长期观察,职业发展成功和深造后成为专业精英的毕业生很多,高质量毕业生为公司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赢得了较高的业内知名度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2019级省内外本科生的一次录取率为100%, 报到率为98.7%

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表11所示,从事本专业的员工占就业员工人数63.4%,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4.8%

11.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

年度

毕业生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去向(人)

就业率(%

升学

专业相关

其它行业

2018

51

50

19

46

4

98.0

2019

43

41

8

31

6

95.3

2020

67

67

29

59

8

100


在校生通过毕业实习不仅提前适应了工作环境和节奏,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大大提高,部分员工还因在实习中的出色表现被用人单位提前录用。到纺织服装类企业参加工作的员工大部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业务主力,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他们能很快适应并胜任工作,较快融入社会;

据长期观察,职业发展成功的和深造后成为专业精英员工较多,高质量的毕业生为公司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赢得了较高的业内知名度和良好的社会声誉;本专业员工的跨专业适应能力也较强。就业率在全省同类专业中的位置比较靠前。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创业情况、釆取的措施、典型案例等)

鼓励员工以各种形式创业,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企业及社会各界需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员工需要可以施展才华的事业平台。我们在做好就业创业宣传的同时,及时解决毕业生的疑问,用心上好每一堂就业指导课,引导员工讲诚信、负责任;同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用人单位提供宣讲、招聘的专用场所,及时、丰富、有效的就业信息,针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我们开展“辅导员11坐诊式服务”帮助其就业。

积极参与学院员工会创建活动。借员工会成立大会成立有利之机,邀请优秀员工为员工作报告,展望行业前景,介绍就业创业经验,为老员工走向社会就业创业树立标杆,建立自信。

成功举办“圆梦行动”——纺织学院职场招聘会(青岛企业专场),10余家单位,提供了100余个岗位;还举办了中国(即墨)服装品牌孵化中心企业专场招聘会,吸引企业13家,提供岗位50余个;另外,学院还举行了10余次小型专场洽谈会,提供岗位50余个。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29年里,历经多次修改,由早期的服装技术培养为主线,发展到“技术+管理”分方向的模式,目前已经开始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实施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并持续改进。

建议:

1)进一步完善培养条件,加强团队队伍建设,强化科研和教研,大力提升培养水平。

2)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尽快完善业已起步的多维培养模式和柔性培养体系,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行业要求。

3)深度融入学校和学院的发展规划,配合一级学科申报博士点,以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带动本科专业教育。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1.存在的问题

1)团队队伍建设不足,缺乏后备人才,缺乏学科带头人;

2)经费投入短缺,实验条件及设备相对简陋;

3)实训条件及实施效率、运行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员工及家长对本专业认识不足,员工报考率低。

2.对策措施

1)进一步加强团队队伍的建设。继续加大引进力度,同时继续自我培养,给有能力出国学习、攻读博士的教师创造条件学习提高,使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更加合理。尽快聘请企业团队,培养或引进“千人计划”、杰青、泰山学者等高水平人才,制订有关规定让尽可能多的教师到企业或相关单位进行实践学习。此外,加强团队队伍的管理与业务水平提高。

2)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和科研条件;

3)继续扩展与企业的合作,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不断优化实践教学合作机制。

4加大本专业招生宣传力度。借助学校招生宣传、网络、媒体等搞好本专业招生宣传工作。

专业三:轻化工程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我国轻化工程行业及相关领域经济建设需要,具有健全人格、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工程素养、社会责任及良好职业道德,能够系统运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复杂的轻化工程问题,能够在轻化工程行业从事生产加工、工艺设计、质量控制、科学研究、商品贸易、经营管理和产品开发,并实现全面、自由、终身发展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为保障达成以上培养目标,本专业毕业生应满足如下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轻化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1.1 能将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等用于描述、识别、表达轻化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1.2 能够将工程基础和轻化、纺织等专业知识用于轻化工程的原理探究、工艺控制与优化、产品加工等过程中,对轻化工程专业复杂问题进行系统解决,并能将解决方案进行比较与综合。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轻化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运用相关科学原理收集、分析、判断、推理复杂轻化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并能正确表达。

2.2 能够结合文献分析,对复杂工程问题提出可多套解决方案,并能运用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方案的合理性的影响因素,最终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复杂轻化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针对特定需求开发系统或单元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掌握轻化工程工艺设计和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2 能够根据轻化工产品的特定需求,合理运用产品结构及性能、相关化学品及设备规划完成工艺流程开发设计。

3.3 能够优化改进工艺流程设计方法,体现创新思维和意识。

3.4 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综合改进工艺流程开发设计方案。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轻化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利用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调研和分析复杂轻化工程问题,并能够根据对象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

4.2 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轻化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正确地采集实验关键指标和数据。

4.3 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轻化工程相关的各类物理化学规律、实验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针对轻化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预测和模拟,并理解现代工具的使用范围和局限性。

5.1 熟悉运用计算机辅助、网络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检索、获取、表达复杂轻化工程问题,追踪轻化工程领域理论与技术的最新进展。

5.2 能够开发、选用现代工程和信息技术工具完成对复杂轻化工程问题的预测、检验、模拟,保障轻化工产品的生产、开发,并能够理解其使用范围和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根据本专业相关背景知识合理分析,评价轻化工程专业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和文化方面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通过实践了解轻化工程专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6.2 能分析和评价轻化产品开发、设计和应用等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轻化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7.2 能理解和分析评价轻化工程各环节实践可能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影响。

8. 职业规划: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轻化工程实践过程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履行相应的责任。

8.1 有正确社会主义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具有推动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责任感。

8.2 理解并遵守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理解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认识轻化工程实践的多学科背景,能够根据需要在多学科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 能够认识轻化工程实践的多学科背景,能主动与其他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9.2 熟悉团队形成与运行规律,能够组织、协调团队,或在团队中独立、合作开展工作。

10. 沟通:能够就复杂轻化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就复杂轻化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能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10.2 具备一定国际化视野,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用外语进行信息交流、阅读专业外文资料、技术沟通的能力。

11. 项目管理:能够理解和掌握轻化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工程实践中应用。

11.1 掌握轻化工程活动中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基本知识和方法。

11.2 能够在轻化工产品开发设计、生产中应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具有不断探索和自主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 具有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进行自主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了解拓展知识和能力的途径。

二、培养能力

1.专业设置

轻化工程(染整方向)

2.在校生规模:284

3.课程设置情况:

1)总学分170学分。

(2)专业核心课程

轻化工程专业导论、高分子化学及物理、纤维化学及物理、染料化学、染整工艺原理A、染整工艺原理B、染整设备。

(3)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和普通课程,员工至少修读10学分,其中核心课程至少修读6学分。核心课程设置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科学精神与科技前沿、生态文明与生命关怀、社会发展与当代中国、艺术实践与审美体验7个模块,员工至少选修3个模块且每个模块至少修读2学分,本专业建议修读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生态文明与生命关怀、社会发展与当代中国模块。

(4)实践、多元课程须修读40.5学分(开设62学分),工程实践课程应至少修读34学分。

4.创新创业教育

1)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交叉,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适应行业需求,构建“绿色生态染整”创新型高级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全力打造学科交叉的“绿色生态染整”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搞好课程体系“三打通”,即专业特色课程模块与大纺织、大化工、计算机课程内容的三打通,依托公司学科群优势,放眼“大纺织、大化工”的“绿色纺织材料”、“绿色纺织化学品”、“纳米科学与技术”、“环境保护工程”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等领域,构建创新型高级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构建激发员工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体系

为了解决传统教材教学内容抽象、枯燥的问题,教学内容体系紧密结合生产实践,以应用为先导,激发员工学习兴趣。教学内容既注重技术理论,更重视生产实践和技术创新,及时把教研、科研成果和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中。全方位渗透“绿色生态染整”创新理念,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通过学科交叉名师联合精编教材方式,填补部分课程教材的国内空白,以形成特色鲜明的“绿色生态染整”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内容新体系,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员工创新意识、培养员工创新精神。共主编出版2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参编3部国家级规划教材

构建创新能力培养为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创新意识,结合科技创新,构建兴趣导向实践体系。积极组织员工参与各级科技创新课题,参与行业大赛。2020年,指导员工完成省级大创项目3项,校级大创项目8项。

2)创新人才培养,开展多元化“立体渗透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现代印染行业发展需求,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创新人才培养,开展多元化的“立体渗透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凸显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

一个目标,四个结合,创建创新型人才培养“四大课堂”

以“绿色生态染整”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抓好“四个结合”,即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交叉学科相结合、校企人才培养基地相结合和校际合作相结合,充分利用公司综合性大学优势及各种良好的社会资源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四大课堂”,即“理论教学课堂”、“实验课堂”、“校企合作实践课堂”和“科技创新与科技竞赛课堂”,形成多元化的全方位“立体渗透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培养员工的科技创新能力。

“研工结合,三位一体”,搭建学校-专业-企业共享科技创新平台

以企业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和国内大型企业及实训实践基地共同搭建学校-专业-企业“三位一体”的科技实践创新平台;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生态纺织协同创新中心、青岛市生态染整工程技术中心、青岛老员工态纺织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使科技创新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及实践教学体系相融合,并形成互动式发展的良好运行机制。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公司充分保障经费的投入,教学活动运行顺畅。

2.教学设备:本专业可用教学仪器设备200多台套,设备总值520余万元。

3.团队队伍建设: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人,博士18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6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山东省学科带头人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楚天学者1人,全国纺织(青年)科技创新人才2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印染行业协会环保技术委员会委员1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教学与科研队伍。

4.实习基地建设:本专业充分借助地方行业发展优势与省内大型纺织印染公司搭建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共建设校级实践基地1处,院级实践基地7处,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具体建设的实习实践基地如下。

序号

基地共建单位

级别

接纳

人数

建设时间

1

滨州愉悦家纺集团有限公司

校级

45

2015.07

2

淄博鲁泰集团

院级

45

2002.10

3

济宁如意集团如意印染有限公司

院级

45

2008.05

4

山东嘉达纺织有限公司

院级

45

2009.05

5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

院级

45

2008.05

6

山东滨州亚光毛巾有限公司

院级

45

2008.05

7

孚日集团

院级

45

2009.04

8

龙口市南山集团南山纺织总厂

院级

45

2006.03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课件及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建设立体化、信息化教学载体,进行了“绿色染整技术”系列精品课程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结合纸质、现场录像、计算机模拟、网络等多种媒体技术进行教学。95%以上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共建设3门校级精品课程。2020年,申报省级一流课程1门,院级一流课程2门,校级思政建设课程2门,与“印染在线网”开通“印染大讲堂”,定期开展在线视频技术讲座,使员工能够更多地与行业专家交流学习,及早融入生产实践,拓宽了教学渠道。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 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围绕“现代染整工艺理论与清洁生产”和“绿色纺织化学品”发展方向,渗透“绿色生态染整”创新理念,培养员工的环境意识和价值效益意识,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通过学科交叉,研工结合,和国内大型企业及实训实践基地共同搭建“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平台。以企业生产与科技创新需求及教师科研项目为导向,使员工依托国家级、省市级、校级、院级三层次科技创新体系,借助“理论教学课堂”、“实验课堂”、“校企合作实践课堂”和“科技创新与科技竞赛课堂”,使科技创新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及实践教学体系相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3.探索建立“目标责任制”现代教育管理模式。以学校、学院为指导,以轻化工程系为载体,建立责任分解、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督导制相结合的现代教学管理模式。系负责人全面负责,下设分项目、课程管理目标责任人。责权结合,就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成绩考核与质量评价和教学管理与运行等问题建立系统的规章制度和标准。

4. 一贯坚持合作办学,与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雷竞技RAYBET等多所高校在纺织服装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教学内容、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等在国内的影响力。与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Aubur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CSIRO Division of Textile Industry,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等国外高校、研究所已形成一定的交流与合作。已与如意集团、鲁泰集团(淄川鲁泰学院)等保持长期的合作办学与人才培养。

五、培养质量

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其中约40-50%左右毕业生考取研究生,高于国内同类高校,且多数进入211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专业对口率高,就业率较高,约50%左右毕业生进入本专业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管理、质量控制、技术开发、贸易、检验等工作。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员工认可度高,评价好,员工后续发展空间广阔,能够迅速成长为用人单位技术中坚力量及管理者。但由于员工及家长对本专业与行业及就业前景与发展不了解,员工报考率低。本专业近年考研率、就业率统计及分析如下表。

本专业近五年考研率、就业率统计表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正式就业率

82.09%

98.57%

98.22%

96.4%

100%

考研率

32.84%

44.29%

41%

69%

43.4%

分析

员工就业态度积极,考研率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1.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

本专业一直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得益于纺织印染行业人才强烈的需求和多年来专业坚持高质量的培养标准,得到了社会认可。员工在大学学习阶段能够依托本专业特色及优势,开拓视野,部分同学先就业再创业,通过先就业方式,深入实践,积累经验,完善自己,再结合本行业产业链优势,择机创业,成立印染生产企业、纺织品贸易公司、纺织化学品营销公司等,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有的同学大三阶段开始创业尝试,毕业后直接创业。

2.采取的措施

1)明确了轻化工程专业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人才培养目标,即“厚基础、宽口径,重点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强化学科基础及拓宽学科交叉知识,为员工以后能够在纺织、轻工、化工、贸易等相关行业创业奠定基础,将有利于员工工作潜力的挖掘和后期能够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就业与创业。

2)教学过程中的创业思想教育。使课堂教学能够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创业教育于一体,同时结合专业特点挖掘创业教育的因素,并积极引导员工,使员工打破传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因此,要求不同课程教学都要结合教学内容和专业生产,进行创业思想教育,培养员工创业意识,激发员工创业激情,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既利于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又能使员工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独立独创,探索并洞察创业之道。

3)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坚持抓好“三个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达到“明体达用”的目标,重视在各级实践教学中强化创业意识、培育创业精神、提高创业技能。

4)以实习实践教学促进创业教育。实习实践教学是加快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催化剂。加强实习实践教学能够使员工及早深入生产企业,培养并提高洞察能力与判断能力,关注行业生产技术、生产原料、生产设备、生产管理及上、下游产业链等问题,能够尽快找到自主创业的契合点。

因此,实习之前精心设计实习内容,员工先通过认识实习了解纺织染整工业企业的产品品种、工艺设备、染化药剂、生产运营、产品开发、商品贸易、环境保护等内容,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后续的生产实习在专业课学习结束后再进一步深入不同企业。通过强化实习实践教学,促进创业型人才培养。

5)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各种创业模拟竞赛及创业教育讲座。

3.典型案例

2015届毕业生同学四人毕业后合资开办公司,共同创业。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中国是纺织大国,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生活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一带一路”战略使纺织更加受到重视,欧美等发达国家也重新重视纺织,纷纷建立纤维及纺织创新联盟。山东是纺织大省,产业链完整,纺织行业产值占山东总产值的10%以上,占全国纺织行业近20%,棉纺位居全国第一位,织造第二位,服装印染产业位居国内前列,相关企业4000多家。本学科作为我省唯一的纺织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单位,有责任承担培养纺织科技人才和促进科技创新和行业发展的任务。

染整行业是纺织品加工传统行业,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行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纺织品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严格,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染整技术、工艺、设备、原料符合行业发展的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发展,印染行业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对本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和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行业发展趋势,本专业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强化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满足社会对本专业高级人才的需求;

2.校企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加强;

3.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级人才。

根据专业发展趋势,应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增加实验室面积,全面更新实验设施,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存在的问题

1)员工及家长对本专业认识不足,员工报考率低,转专业人数相对较多。

2)仪器设备投资不足,远不能不能满足专业建设与发展需求。

3)目前,团队队伍结构不甚合理,主要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存在一定问题。另外,高水平团队、企业工程背景团队与企业团队缺少,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4)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数量和质量有待于提高,尤其争取更高水平的教学成果和研究课题,是下一阶段专业努力的方向。同时,要将获得的教学成果切实应用到教学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2.整改措施

1)加大本专业招生宣传力度。借助学校招生宣传、网络、媒体等搞好本专业招生宣传工作。

2)多渠道争取专业建设资金,加大专业仪器设备投资,改善专业实验条件,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专业建设与发展需求,提升专业水平和竞争力。

3)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群。结合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在培养目标、规格、标准、课程群、专业方向等方面,进一步地完善和丰富,以适用现代纺织人才培养的需要。

4)进一步加强团队队伍的建设。继续加大引进力度,同时继续自我培养,给那些有能力出国学习、攻读博士的教师创造条件学习提高,尽快使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尽快聘请企业团队,培养或引进“千人计划”、杰青、泰山学者等高水平人才,制订有关规定让尽可能多的教师到企业或相关单位进行实践学习。此外,加强团队队伍的管理与业务水平提高。

5)教学执行情况的教师自我监督与互帮机制需要完善,目前主要是领导、督学、专家的监督与指导,今后需加强普通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促进与监督工作。

6)加强教学资源的协调利用。目前有关轻化工程专业的教学条件,尤其是实验教学的设备、仪器、场地等分散在雷竞技RAYBET、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化工学院等多个部门,需要必要的统一协调,以充分发挥这些条件的作用,提高效率。

7)进一步加强员工参加科研活动。目前,只有部分创新性课题的员工能够很好地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力争近期内使全体员工都能实现大学期间参加过科研工作经历的培养体系。

8)加强企业合作培养与办学,提高员工的工程能力。定期邀请企业、校内外员工回校座谈和市场调研分析,使专业更准确把握人才需求特点,改进教学。

专业四:服装与服饰设计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1、培养目标

为服装及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具备艺术设计修养和较扎实的服装学科基础理论,有一定创新实践能力,能独立进行服装与服饰设计创作构思和成品实现,能从事各类服装与服饰设计、文化研究、产品策划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服装专业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现代设计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服装设计、产品策划和开发、服装结构与工艺的原理及基本技能,具备独立开展服装创新设计的能力,获得从事服装设计、产品策划和开发、服装设计和品牌管理、服装技术、服装营销等工作的系统训练和实践经验。具体地说,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必须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要求:

1.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增强员工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2.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员工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提高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

3.具备服装设计的相关基础知识、艺术理论及思想素质,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掌握美术服装知识、服装画、服装色彩、图案设计、手工印染、摄影等一些与服装设计相关的基本知识及操作能力。

4.能够熟练运用服装设计技巧,具备对服装设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应用能力;成为服装设计、服装品牌策划以及服饰产品类设计、研发的专业人才;

5.具备服装版型与工艺制作的实操能力,设计与成衣实现的技术、制造与工艺流程。

6.具备绘画艺术的能力以及电脑软件应用的设计能力;

7.熟练使用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8.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基本的创新方法及综合运用理论和艺术与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能力(专业基本情况、在校生规模、课程设置情况、创新创业教育等)

1.专业基本情况

服装与服饰设计是艺术设计学一级学科下的艺术设计类本科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实行学分制。

3. 在校生规模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于创办当年的198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修业年限为4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招生人数为60人,近年保持在60人左右。表1为目前在校生规模。

1.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校生规模

年级

2017

2018

2019

2020

人数

79

59

58

60

3. 课程设置情况

1)主干学科

艺术设计学。

2)核心课程(7门)

服装设计方法与实践(3学分)、女装设计(3学分)、男装设计(3学分)、女装结构设计(3学分)、男装结构设计(3学分)、品牌服装设计(3学分)、立体裁剪(6学分)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创新创业、服装工艺与制作、服装结构、立体裁剪、毕业设计(论文)。

4)各环节学时学分比例

2. 必修课选修课学时学分比例

类别

类型

学时(含理论和实验实践)

学分(含理论和实验实践)

占总学分比例%

必修课

通识教育必修课

552学时+1

33

20.6%

专业大类必修课

专业基础必修课

736学时

46

28.7%

专业核心必修课

336学时

21

13%

集中实践

14

14

8.7%

必修课合计

1624学时+15

114

71.3%

选修课

通识教育选修课

/

至少修读10

6.2%

多元/实践课

开设1408学时

至少修读36学分/开设88学分

22.5%

选修课合计

1408学时/

至少修读46学分

28.75%

毕业学分要求总合计:必修114学分,选修至少46学分,总计至少160学分



3. 实践课学时学分比例

类别

类型

学时

学时合计

学分

学分合计

必修

选修

必修

选修

实验实践课

独立实验课(含体育)

224


224

14


14

非独立课内实验

160



10


10

集中实践(含军训1周和社会实践4周)

5






实验实践课总计

224+5


224+5

24,占总学分15%


24,占总学分15%


4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实践教学

学分

学期安排(周)

备注

S1

1

2

S2

3

4

S3

5

6

S4

7

8

入学教育















军事训练

5

4













创新创业

2














基础立体裁剪

1





1









服装结构基础

1



1











基础服装工艺与制作1

3



3











基础服装工艺与制作2

3





3









女装结构设计

1






1








男装结构设计

1








1






立体裁剪

1






1








毕业实习

2












2


毕业设计

12












12


合计

31















4.创新创业教育

员工根据《雷竞技RAYBET最新版创新实践学分制度》的要求,通过参加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设计策划与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获得3学分方可毕业。学院须在各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具体的第二课堂活动项目。

根据《雷竞技RAYBET最新版老员工经典背诵达标暂行规定》的要求,员工须通过自学、课外辅导等形式完成经典背诵学习任务,经考核达到相关要求,获得3学分方可毕业;根据《雷竞技RAYBET最新版老员工应用文写作达标暂行规定》的要求,员工通过自学、课外辅导等方式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经考核达到相关要求,获得2学分方可毕业;根据《雷竞技RAYBET最新版关于进一步加强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通过自学、课外辅导等形式提高普通话水平,经考核达到相应等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低于二级甲等,其他专业不低于二级乙等),方可毕业。

三、培养条件(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设备、教师队伍建设、 实习基地、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

1.教学经费投入

与开设相同专业的相关学校相比,目前本专业员工的培养经费尚不够充足。年投入教学经费20万元左右。

2.教学设备

与开设相同专业的相关学校相比,目前本专业的教学设备明显不足和急需更新换代的问题。共有五个服装工艺实验室,一个数码摄影实验室,总面积300平方米;有两个服装表演排练厅、总面积320平方米,设备总值90万元。

3.团队队伍建设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人(如表5所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15人,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4人,硕士15人,本科1人。专任教师博士学历偏少,大比例的讲师职称难以晋升的窘境,学缘结构稍欠合理,将会影响本专业的教学和发展要求要求(教师年龄、学缘结构分布如图1、图2所示)。

本专业下设设计基础、服装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三个教研室。另有服装工艺实验室和CAD实验室,包含高级实验师4人,实验师5人,可以实现资源(含人员)共享。


5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师人员构成情况

团队队伍

专任教师(编制内)

20

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比例

100%

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人数

5%

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数

20%

45岁及以下专任教师人数

60%



本专业教师2017-2020年的教学科研如表6所示。

6. 2017- 2020年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科研情况

时间

项目名称

负责人姓名

级别

201707

孔府旧藏与儒生服饰文化

孔凡栋

省部级

201801

《成衣工艺学》精品课

孔凡栋

校级

201807

历代孔子像衣冠考研究

孔凡栋

省部级

201807

实践技能型服装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孔凡栋

省部级

201906

近代蓬莱梭子花边的发展沿革与保护开发研究

孔凡栋

市厅级

201906

第二届中国时装画大展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

姜琳

市厅级

201906

畲族服饰线性的研究与创新

姜琳

市厅级

201906

《四季歌》获国家收藏奖

陈文成

省级

201908

《长阳》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陈文成

市厅级

201908

《进化一号》获国家收藏奖

陈文成

校级

201909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歌剧《韩信》服装设计子项目

初晓玲

国家级

201907

《表演编导》研究性课堂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刘晓琳

校级

201909

《服装鉴赏与着装礼仪》研究性课堂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刘晓琳

校级

2019

《基于传统服饰文化大众普及的APP设计模式研究》

董晓雯

市厅级

2018

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服装艺术设计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董晓雯

市厅级

201707

《表演编导》研究性课堂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于珊

校级

201805

专著《时装设计中的民族元素》

刘天勇

专著

20181120

”《青岛生态城市设计与形象推广美学》

李鸿宇

市厅

201910

“国之瑰宝——旗袍创新设计与人才培养”/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张成义

国家级

201906

《服装画技法》

王培娜

专著

202006

《彩袂蹁跹:中国传统服装襟边缘饰考》

魏娜

专著

202007

后疫情背景下的儿童防护服及护具设计研究

李鸿宇

市厅

202007

戏曲服饰的象征性符号在中国歌剧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初晓玲

市厅

202007

沂蒙老区民俗服饰表象性研究

李艾真

市厅

201709

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下的服装交互设计与用户体验的应用研究

郑广泽

教育部

201707

孔府旧藏服饰与儒生服饰文化

魏娜

教育部

201809

实践技能型服装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魏娜

教育部


4、实习基地建设

本专业与校外13家企、事业单位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如表5所示),由基地承担部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实践教学以及创新实践等教学任务。

7.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校内外主要实验、实习、实训场所

承担的课程(教学任务)

员工能力达成的考核评价方式

近三年接受员工数

2017

2018

2019

山东如意集团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报告



130

威海迪尚集团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报告


24


青纺联集团有限公司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报告

5



山东富山集团有限公司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报告

5



青岛红领集团有限公司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报告

10

10


山东瑞福生科技有限公司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报告

5



双星海华制衣有限公司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报告


10


济宁世通纺织有限公司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报告


12


青岛海珊制衣有限公司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报告

10



凯仕得服饰有限公司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报告

5

10


众地家纺有限公司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报告

5



山东碧海标志服装有限公司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报告

9



青岛庄正职业服装有限公司

雷竞技RAYBET最新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报告


10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主要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效果良好。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合作办学、 教学管理等)

1. 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工作和科研团队建设,提升科研水平、提高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坚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

⑴坚持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主,加强与染织美术、服装工程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紧密合作,开展纵向科研活动。围绕本专业,积极开展与相关企业单位的合作,结合学科特色优势推进科研活动的横向开展。建立较为稳定的校外科研基地,使产学研促进教学常态化。

⑵积极开展和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努力创造条件,与国内外相关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合作培养关系,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赴国外进修和从事科研项目合作研究,采取得力措施,提高本学科的学术水平。2018-2019年两度参与中国国际老员工时装周,获得育人奖。

⑶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结合专业优势,积极引导师生参与社会实践和设计课题项目,将社会实践设计成果及时转换为教学案例,以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积极促进四个设计工作室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本专业的艺术设计教学实践能力。发挥校企资源优势,建立校企双向互动教学机制,为教师的教学研究、科研活动、设计实践搭建好平台。

五、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就业专业对口率、毕业生发展情况、就业单位满意率、社会对专业的评价、员工就读该专业的意愿等)

通过不断改进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过程,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虽然一直在提升,但与国内同类专业院校相比,还有待提高。2019届毕业生考研率为5.7%, 就业率为65%2020年考研率%,就业率100%

就业员工中从事本专业的占就业人数65%左右,。在校生通过毕业实习不仅提前适应了工作环境和节奏,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大大提高,部分员工还因在实习中的出色表现被用人单位提前录用。到纺织服装类企业参加工作的员工大部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业务主力,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给予很高的评价。

据长期观察,职业发展成功和深造后成为专业精英的毕业生很多,高质量毕业生为公司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赢得了较高的业内知名度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2019级省内外本科生的第一志愿录取率为100%

2018年起,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成为中国国际老员工时装周受邀参展单位。每届时装周将应届毕业生设计作品和服装模特的风采展示于社会各界面前,推动了服装设计师及服装模特的职业化发展,受到业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国际老员工时装周人才培养成果奖”奖项。

近几年来鼓励在校生参加各类国内外设计类比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第八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一等奖、华东赛区一等奖,国青杯第四届全国高校艺术设计作品大赛二等奖,2017-2020连续在山东省老员工科技节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多名,雷竞技RAYBET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组织奖,连续两年在韩国国际时尚插画大赛中获得奖项,尤其2019年,斩获6个奖项,是参与大赛的海外高校中奖项最多的大学,在2019年青岛青年国际时装设计师大赛中获得优秀奖五名,山东广电KSD“最美的你”服装设计师大赛三等奖,清河杯羊绒设计大赛中获得金奖的好成绩。山东纺织工程学会主办的2020届山东省高校毕业生服装设计优秀作品评选中三名同学荣获一等奖,四位同学荣获二等奖,三位同学荣获三等奖。2019“凯门杯”第二届东北亚员工装创意大赛金奖,2019“凯门杯”第二届东北亚员工装创意大赛银奖,第二届中国·清河羊绒时装设计大赛银奖,第二届军服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银奖,通过在校生参加全国各项专业大赛的获奖表现,以及员工毕业后在所从事的有关专业工作的良好表现,在国内业界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创业情况、釆取的措施、典型案例等)

鼓励员工以各种形式创业,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毕业生创立自主服装品牌有很多优秀典例:dnim,创建人陈闻;恩玛·秀丹,创建人高丽新;PRESENT LIU2,创建人刘杰、刘海燕;灏外服饰有限公司,创建人邓平;山谷少年,创建人李文杰,被评为淘宝金牌店铺,并于2019年参加了米兰时装周,品牌玩个毛线,创建人徐珊,徐珊被评为深圳十佳设计师,品牌“晓尧”,创建人王尧。ZI.YA籽芽之家创立于2011年,姜西、段敏创建,品牌专卖店在全国一二城市已发展到50余家。设立员工导师制实现研究性学习的优化目标。优化不同年级及专业员工之间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还可以充分营造研究性学习氛围,达到互动教育的优化目标。有研发经验的员工导师还可以促进员工间的相互学习和探索,互相提高。

高年级员工在实践创新活动中要明确职业生涯方向、发现薄弱环节的基础上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三年级员工开始进入导师组,在导师带领下参与实践,例如参加各种设计大赛以及进行课题项目研究工作,并通过市场项目找到自己职业资源。

最大限度地整合校内教育资源以形成互动式教育合力机制,员工以兴趣小组、研发小组形式组织起来,教师则以研究所、研发中心或实验室形式共同备课指导和研发。要建立互动式教育激励制度,形成师生全面参与的实践教学与研究性学习互动的教育合力机制,改革教学工作考核制度,将指导研究进入教学工作量和教学工作质量考核内容。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历经多次修改,由早期的服装设计技能培养为主线,发展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适合现代时尚产业需求的各类服装与服饰设计、文化研究、产品策划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服装专业人才为目标。

建议:

1)进一步完善培养条件,加强团队队伍建设,强化科研和教研,大力提升培养水平。

2)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尽快完善业已起步的多维培养模式和柔性培养体系,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行业要求。

3)深度融入学校和学院的发展规划,配合一级学科申报博士点,以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带动本科专业教育。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存在的问题:

1)团队队伍建设不足,缺乏后备人才,缺乏学科带头人;

2)经费投入短缺,实验条件及设备相对简陋;

3)缺少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和教学科研平台,难以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和必要的科研条件;

4)本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的互动交流未形成良性互动;

5)缺乏国内外同类专业院校的交流互动。

对策措施:

1)在学校和学院“十三五”规划的框架下,引进人才和现有人员继续深造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团队队伍;

2)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和科研条件;

3)继续扩展与企业的合作,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不断优化实践教学合作机制;

4)加强与国内外专业院校的交流合作,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

5)为师生提供好的学习培训平台,鼓励积极参与专业学术会议及时尚周,把握对时尚行业趋势的动态。